八七會議上確定的兩大總方針是:實行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八七會議是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召開的,會議正式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并把領導農(nóng)民進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最主要任務,從而使全黨沒有在白色恐怖面前驚慌失措。
一、八七會議內容
由共產(chǎn)國際代表羅明納茲作了關于《黨的過去錯誤及新的路線》的報告和結論。然后,他就《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草案的主要內容作了發(fā)言。毛澤東、鄧中夏、蔡和森、羅亦農(nóng)、任弼時等先后發(fā)言,尖銳地批判了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毛澤東在發(fā)言中從國共合作、農(nóng)民問題、軍事問題和黨的組織四個方面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強調軍事工作的重要性,毛澤東說:“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個論斷是從大革命失敗的血的教訓中取得的,實際上提出了以軍事斗爭作為黨的工作重心的問題。接著,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就黨的任務和工作方向問題作了報告。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最近農(nóng)民斗爭的議決案》、《最近職工運動議決案》、《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等。
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jīng)驗教訓,著重批評大革命后期以陳獨秀為首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及其他錯誤,撤銷了他的職務。會議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的方針,就國共兩黨關系、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并提出黨的最主要的任務是有系統(tǒng)、有計劃地、盡可能地在廣大區(qū)域準備農(nóng)民的總暴動。
會議選舉了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員為蘇兆征、向忠發(fā)、瞿秋白、羅亦農(nóng)、顧順章、王荷波、李維漢、彭湃、任弼時;候補委員為鄧中夏、周恩來、毛澤東、彭公達、張?zhí)?、張國燾、李立三。會后,臨時中央政治局選舉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征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決定設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長江局,決定王荷波任北方局書記,蔡和森為秘書;張?zhí)赘澳戏骄?,任廣東省委書記;羅亦農(nóng)赴長江局工作;毛澤東去湖南在湘贛邊區(qū)領導秋收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