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考知識 >

高考理綜包括哪幾科呀多少分?高考理綜300分怎么分配各科占多少分

小滿 發(fā)布時間:2024-03-28 18:05:36

進入高中以后,很多省份的考生要面臨文理分科,但這個環(huán)節(jié)一般是在高二的時候進行,所以很多高一的考生并不是很了解,包括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長,對此也是模糊不清,那么接下來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有關高考理綜的的一些疑問,比如高考理綜包括哪幾科呀多少分?以及高考理綜300分怎么分配各科占多少分?

H{N}L%4)_A78LLM@8%EM92R.JPG

高考理綜全稱是“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也叫“理科綜合”,指的是在舊高考中,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的合卷。理綜試題總分是300分,其中各單科所占分數(shù)每個省份的標準不一樣,以全國理綜卷為例,物理占110分,化學占100分,生物占90分。

教育在改革,高考制度也在改革,近幾年理綜單科所占分數(shù)比例有一定的變動,生物在理綜的比例越來越大,快要接近物理、化學分值,其他每年有時有細微變化。即“3+X(綜合)”考試中的“3”是指語文、數(shù)學(理科數(shù)學)、英語,“X”是指由政治、歷史、地理組成的文綜或由物理、化學、生物組成的理綜,分數(shù)是語數(shù)英三大科的兩倍(文綜或理綜300分、語數(shù)英均為150分),由考生自己選擇學習文科或理科,若選擇學理科是由物理、化學、生物組成的理綜,則“綜合”是“理科綜合”。

高考制度改革,廣東省是第一個試點城市,試行“3+X”高考模式,自此之后,新一輪高考改革拉開序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根討論,劃分上有城市區(qū)分,西北為“物理、化學、思想政治 + X”;東北為“物理、化學、生物 + X”,其他地區(qū)可根據(jù)情況定性“物理、化學 + X + 1。

從2005年卡還是,各省市的所有高考科目都采用新課程,高考模式除個別省市可能會作些微調(diào),比如廣西省,高考模式改為“3+小綜合”模式外,大多數(shù)都沒有變化。次年陜西大綜合改成小綜合、遼寧為助學生減負也再分文理科,2007年山東高考更注重能力考察,擬用3+X+1,而且此方案后來被江蘇借鑒。

從2010年開始,北京地區(qū)理科綜合中的化學和生物分值有所變化,其中化學由108分降至100分,生物從72分升至80分,生物大題比原來增加一題,側(cè)重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

從分數(shù)占比來看,理綜中物理的重要性尤為突出,所占的分值高達110分,而物理是一門研究物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學科,它很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要學好理科,物理是關鍵。而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近幾年生物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強了,主要體現(xiàn)它所占的分值,越來越接近物理和化學了,在全國卷中,生物占90分。物理和化學有計算的部分,考察學生的計算和推理的能力,而生物一定程度上考驗學生的背誦記憶能力,同時觀察能力也很重要,學習生物需要掌握圖形歸納法,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基因表達、細胞增殖和高等動物的生命調(diào)節(jié)過程,這些知識就適合用圖解法來解決。高考生物體中有很多的圖解類題目,建議考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最好是養(yǎng)成自己用圖解的形式歸納知識點。

了解了理綜有哪些科,總是是多少,以及怎么分配的,接下來為大家?guī)硪恍├砭C開始的答題技巧。

1、先花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覽”一下試卷上的試題,了解整體情況,盡可能找出你熟悉,或者有印象的試題,這樣的話,在答題的過程中,你就知道哪些試題可以先進行作答,哪些放在后面作答,一般是先答容易的,自己有把握的,難題放在后面思考,這樣一定程度上解約時間。

2、“通覽”試卷以后,確定答題的順序,雖然理綜試卷中,按選擇題“生、化、物”、非選擇題“物、化、生”的順序排定,但答題時,不一定要按照這個順序,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比如你哪個學科成績比較優(yōu)異,學的比較扎實,那么就有限答這個學科的題目,薄弱一點的放在后面,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來確定學科的答題順序。不過要提醒各位考生,盡量減少答題中間的學科轉(zhuǎn)換次數(shù)。

3、先答選擇題,后答非選擇題。因為選擇題的難度通常比較非選擇題容易,這樣也解約時間。

4、合理的分配答題時間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學因為答題沒有合理的順序,時間規(guī)劃上沒有概念,導致后來很多試題做不完,而這些沒答完的題目中有很多是容易的題目,這就很吃虧了,明明是可以拿到分數(shù)的。因此相關方面的專家提出“制定得分計劃”的觀點。也有的專家認為“高考與其說是考能力,不如說是考時間?!睂τ谝恍┛忌?,要勇敢的放棄一些題目,不能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思考上,有時候動筆就是分數(shù),提高答題效率,合理的管理答題時間很重要。

最新知識